第34集:政府被迫罢免曹汝霖等人五四运动获得初步胜利
李大钊深夜提笔成文,以笔为矛,直击当时暗黑的社会现状。陈独秀独自坐在房间的椅子上,第二天延年发现他光脚睡在书桌上,延年将衣服盖在父亲身上,拿出他手中紧握的稿子。那是一篇关于社会文明的探讨,名为《研究室与监狱》,延年读罢几句,眼中震撼,悄悄地拿着稿子出去。李大钊在街上宣讲,引起诸多民众的共鸣,北洋政府暴力镇压学生运动的暴行,激起了人民群众的极大愤慨,六月上旬,北京各大高校的学生举行大规模的游行示威活动,工人、商人纷纷举行罢工和罢市,声援学生运动,上海、济南等地也举行大规模的罢课、罢工、罢市活动,五四运动迅速蔓延到整个中国,在全国各地爆发。
三人的罢免命令一出,学生们欢呼不已,庆祝他们得来不易的胜利。陈独秀、李大钊、胡适、鲁迅等人在编辑部聊着这些事,胡适认为上课最重要,他不主张暴力革命,也不主张成天把主义挂在嘴边,要讲究实际。其他的同仁不太认同胡适的观点,认为他有些崇洋媚外,近期他成天跟在杜威后面就是实证。陈独秀很担心,他希望李大钊能多考虑胡适的感受,过多的批驳会让他觉得更加孤立,从而导致《新青年》的分裂。李大钊问到马克思主义的倾向,两人就马克思主义理论聊了起来,李大钊认为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的唯一出路,和中国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,他更加认定这个看法是对的。
李大钊列出诸多证据,证明像中国这样积贫积弱的国家,也可以效仿俄国十月革命,走社会主义道路。李大钊和胡适去陈独秀家中吃饭,庆祝五四运动来之不易的胜利。乔年尚未成年,得跟
胡适同意发这个宣言,但对于其中有些强硬的措辞感到不合适,而且他也不同意陈独秀和李大钊亲自上街散发传单,陈独秀说发传单的事另外说。张丰载向吴炳湘汇报线报,吴炳湘立刻下令去查。胡适喝了许多酒,他心里郁闷,自知和陈独秀、李大钊二人的想法已经不再一致,推开他们想自己回家。李大钊明白陈独秀不宜出面,提出自己去负责印发的工作,但陈独秀要全权负责,他不想让延年掺合进来。